——上海申龍銷售公司總經理李榮和他的團隊工作事跡紀實
據工信部數據,2022年1-10月,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69.1萬輛和275.7萬輛,同比下降31.7%和32.8%。全球商用車市場由“增量競爭”逐步轉變為內循環“存量競爭”。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,上海申龍銷售公司總經理李榮帶領他的銷售團隊拒絕躺平,深入用戶,開展高強度“流動作戰”走訪模式,一場振奮人心的“使命必達,每單必爭”營銷競賽拉開序幕。
深入市場,讓聽見炮火的人來指揮戰斗
這是一支能征善戰的先鋒隊伍,在充滿考驗的商用車市場,愈戰愈勇,以堅定的步伐和強大的內心,奔走在營銷一線。很多時候,他們的一日三餐在車上解決;拜訪客戶路上的間隙,抓緊時間休息;這種“吃住一體 流動作戰”的模式已經開展一個月有余。
“銷售是一個單位的龍頭,是最前線的作戰部門,一定要深入到一線市場。疫情期間,如果我們不走訪,我們的競爭對手會替我們走訪。許多訂單,如果不保持高密度的客戶對接,極有可能功虧一簣。一線作戰的部門,是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。”當談起這么長時間的風餐露宿,逆行出征的初衷時,上海申龍銷售公司總經理李榮表示,這樣做一是了解終端情況,傾聽用戶的聲音;二是以上率下,激勵團隊作戰激情。
特別是疫情以來,上海申龍更加注重市場。所有上海申龍的銷售端管理者,都有自己包干的“片區”,必須親臨一線。在上海申龍有著不成文的規定,當領導就必須沖鋒在前。不僅要聽過“炮火”,還要真刀真槍在“一線打仗”。商用車板塊的特點,就是要高頻率地接觸客戶,接觸市場。這一核心要求,是李榮在多年的職業生涯中,形成的管理認知。
艱難時刻,構架起一座“流動”的溝通橋梁
銷售是客戶和公司的橋梁,一方面代表公司向市場推廣產品;另一方面,還代表客戶,把市場需求輸入給公司,推動公司不斷進行產品、質量、成本等要素的升級。因此,銷售體系健康與否,將直接影響公司的市場表現。
李榮坦言,疫情不僅影響銷售團隊的出行,也嚴重影響了市場,客戶購車計劃大范圍的延后。面臨行業整體下滑形勢,上海申龍一方面提前做好工作,和客戶簽訂合作框架,維系住訂單;另一方面積極尋找新的資源和訂單,彌補當前訂單的不足。經過不懈的堅持和努力,今年上海申龍逆勢而上,市場開發效果較為顯著,讓競爭對手和客戶感受到,申龍汽車又回來了!
勤能補拙,態度比能力更重要
“高強度走訪是銷售的一項常態工作,我們會根據市場訂單進度情況安排工作行程。”李榮說,目前這種“流動作戰”的狀態已經持續一個月左右了。中間發生了很多印象深刻的事,其中,印象最深的還是前往瀘州公交協調降本。
“瀘州公交中標后,我們由于成本偏高的原因,一直無法排產,面臨違約。在瀘州地區疫情解封的當天,我們趕到瀘州公交,協調物料降本事項。就我們目前的困難,和客戶擺事實講感情,客戶從我們的態度中感受到了申龍人的執著和信用,利用一天時間,配合我們完成了所有物料的降本工作,還將付款方式從分期調整為全款。”李榮最后不無感慨地總結,“從一件小事可以看到,市場永遠存在機會,勤能補拙,有時候態度比能力更重要。”
有著多年銷售經驗的李榮,帶領團隊逆向而行當然不是貿然行動,他有著他的“大謀劃”:“這次走訪主要是配合公司2023年的預算指標進行的市場摸底走訪,明年干什么車型,干多少,需要多少資金等等,需要銷售首先進行輸入。”
走訪之前,李榮和團隊一方面和即將走訪的客戶進行了預約,另一方面對車輛進行了安全檢查,配備了被褥和“行軍糧草”,并針對北方地區疫情封控現狀制定了周密的預案。因職業原因造就李榮較常人而言更為積極樂觀的心態,“2019年疫情開始后,銷售就會經常面臨這些問題,對于我們而言,這些困難難不倒我們。”他笑得胸有成竹。
作為一支營銷戰隊,他們沒有豐功偉業,堅定目標、腳踏實地,是他們的初心理想;他們也沒有豪言壯語,履職盡責、堅守崗位,讓他們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的任務突破;他們為責任而戰,為目標而拼,在激烈的商用車市場中飽含熱情、拋灑汗水,他們就是平凡崗位上的英雄!